在《資治通鑒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:
宋太祖趙匡胤在臣子張思先面前說下大話:“因你這次為君為國做出如此重大貢獻,我決議讓你官拜司徒!安陽人才網(wǎng)
張思先左等右等總不見任命下來,可是又不好當面質訊,這會讓皇帝面子上不好看,也可能此事就吹了。左思右想,只能幽默一下,來個皆大歡喜。
有一天,張思先故意騎一只奇瘦之馬從趙匡胤面前經(jīng)過,并驚慌下馬向皇帝請安。
趙匡胤問到:“你這匹馬為何如此之瘦?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?” 張思先答:“一天三斗! 皇帝說,“吃得這么多,為何還如此之瘦?” 張思先答:“我答應給它一天三斗糧,可是我沒給它吃那么多!庇谑牵舜笮Σ恢。 趙匡胤是個聰明人,馬上有所頓悟。第二天,就下旨任命張思先為司徒長史。
毛姆是英國小說家、劇作家,著有《剃刀邊緣》、《月亮與六便士》等,一般認為他最好的小說是《人性枷鎖》。.毛姆在其《人性枷鎖》中說過一句恒古名言:“身居高位之人,即使請你批評指正,他所真正要的還是贊美。”因為,這是人性所在。因此,為了達到批評目的,你要含蓄、幽默、機智,讓領導頓悟。
鄒忌的規(guī)勸藝術
鄒忌是齊國的謀臣,以敢于進諫和善于辯論著稱。據(jù)《戰(zhàn)國策》記載,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,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,彈琴要音調(diào)諧和才算善于彈琴,治國也和彈琴一樣,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。威王聽后,大為贊賞,于是封他為齊相。 鄒忌身高八尺,儀表堂堂。一天早晨,他穿戴好衣帽,照著鏡子,對他的妻子說:“我同城北徐公比,誰漂亮?”他妻子說:“您漂亮極了,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?”城北的徐公,是齊國的美男子。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,就又問他的妾:“我同徐公比,誰漂亮?”妾說:“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?”第二天,有客人從外邊來,鄒忌同他閑聊時,又問他:“我和徐公誰漂亮?”客人說:“徐公不如您漂亮!庇诌^了一天,徐公來了,鄒忌仔細端詳他,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。再照鏡子看看自己,覺得比徐公差遠了。晚上躺著想這件事,說:“我妻子認為我漂亮,是偏愛我;妾認為我漂亮,是害怕我;客人認為我漂亮,是想有求于我! 第二天,上朝拜見齊威王,說:“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。我的妻子偏愛我,我的妾害怕我,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,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。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,一百二十座城池,宮中的嬪妃、近臣,沒有不偏愛您的;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;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您的。由此看來,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!”
齊威王說:“好!”就下了命令:“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摘我的過錯的,可得上等獎賞;書面勸諫我的,可得中等獎賞;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,傳到我耳朵里的,可得下等獎賞!泵顒傁逻_,群臣都來進諫,門前、院內(nèi)像集市一樣;幾個月以后,還偶爾有人來進諫;滿一年以后,就是想進諫,也沒什么可說的了。 燕、趙、韓、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,都到齊國來朝見。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(zhàn)勝了別國。
如果鄒忌直言規(guī)勸,板起面孔,擺出義正詞嚴的態(tài)度,國君若是昏君,激怒了皇上,鄒忌可能被殺,又起不到效果。而鄒忌顯得高明多了,他婉言規(guī)勸,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,變深奧為淺顯,變復雜為簡明,變逆耳為順耳,委婉而有說服力。
顧教授的遭遇
在某學院的教授推評會上,條件硬足的副教授顧某再次落選。顧某神情沮喪地說,“這都緣于幾年前說了一句實話。” 顧某,1991年畢業(yè)于著名大學,是學院惟一“科班出身”的碩士研究生。他一直是學科帶頭人,負責學院經(jīng)濟管理部,連續(xù)幾年考核成績優(yōu)良。科研項目屢獲省科技進步獎。然而,一件電腦“風波”,打破了他的平靜生活,從此疲于奔命地應付各種“復雜”關系之中。
學院從當?shù)刭忂M40多臺電腦。沒幾天,院內(nèi)議論紛紛,說這批合同價為47萬余元的電腦,不僅是“三無”產(chǎn)品,而且購進價要比當時市場公開報價高出10多萬元。一場沸沸揚揚的“風波”由此而起。
于是,學院組成計算機專家小組對電腦進行驗收。顧某長期從事計算機技術工作,被院領導指定為惟一代表學院的驗收專家,協(xié)同另外兩位院外專家參與驗收。驗收結果表明,這批電腦不但存在質量、價格問題,而且連機體上提供的電話號碼等都是假的。顧某如實地向院領導作了匯報。他沒想到的是,院領導不但不設法挽回損失,反而以穩(wěn)定職工情緒為由,要求他向全院師生“解釋解釋”。一名副院長還告訴他,“你是我院惟一的碩士研究生,將來前途遠大,你要知道,咱們寧肯多花幾十萬元,也不能把職工隊伍搞亂了!
此時,顧某說:“在這關鍵時刻,我認為問題嚴重,便當即絕!
上級接到了群眾舉報,指示學院對此事進行查處。查處情況再次證實專家驗收小組驗收結果屬實。40臺電腦確屬“三無”產(chǎn)品,雙方簽訂的合同總報價,比當時的同型同號或同類設備的社會市場公開平均報價高出了12萬余元,后經(jīng)反復協(xié)商,公司作出讓步,學院挽回損失7.2萬余元。 事情并非由此簡單收場。顧某由此也陷入更加難堪的處境。
顧某和另外一位副教授正常競逐該學院惟一的教授限額。當天,院考評會投票揭曉,顧某得5票排第一。但不久,不知何故行政學院上報的兩個推薦人都被打回來了。當年教授限額空缺,在校內(nèi)外起引起更多議論。
第二年,顧某和另外一位副教授再上考評會。學院增加了一個教授限額,按說兩位候選人基本不存在競逐。然而,院領導投票,顧排名滯后,拒不推薦。
顧某的遭遇說明什么?
他做了正確的事,但卻不明智。盡管顧某勇敢前行的勇氣是值得稱贊的,但我們仔細觀察發(fā)現(xiàn),他在做正確的事的同時,沒有采取降低自己可能招致風險的對策。
首先,他在事情發(fā)生后四處活動被認為是一個刺兒頭,更被疑為告秘者。對院領導來說,不向全院師生“解釋解釋”、不肯合作是一方面,他們真正擔心的是顧某傳播這種情況,恰恰顧某做了這樣的事情。本來,顧某可以采取小心謹慎的行動,如實匯報后就此打住,不會進一步的擴散,他的風險就會限定在某個程度上。
其次,正確的途徑比正確的結果還要重要。顧某可以向領導告知這是專家組的意見,不是他的個人行為。專家組會向全院師生“解釋解釋”嗎?這樣一來,不就通過通過團隊保護了自己嗎? 再次,對待領導的批評態(tài)度需要技巧。院領導知道問題存在,企圖掩蓋真相,可以提醒領導注意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亞里斯多德認為領導者應該培養(yǎng)四種美德:謹慎、公正、勇敢、克制。其中的兩種:公正、勇敢,符合傳統(tǒng)模式;但是,另外兩種美德:謹慎、克制,指向另外一種道路:一條小心、平衡處理問題的藝術。在亞里斯多德看來,做正確的事,不等于莽撞行事,實際上,過多的勇氣其實就是不顧后果。在特殊的情況下,是非對錯誰都明白,這種情況下要謹慎從事,妙手化解,尋找勇敢行為與謹慎克制的最佳組合,這才是領導之道。 安陽人才網(wǎng)
鄭總編為何被免職?
鄭總編是一個成功總編輯,但不是一個成功的領導。創(chuàng)業(yè)四年后,他竟然被免職,這是為何?
從公正、勇敢這兩點說,鄭總編做的很好。這張報紙剛辦時,一張紙沒有,一分錢沒有,一個科班出身的人沒有。怎樣辦?鄭總編用自己的朋友資源,請他們兼職編報紙,讓內(nèi)部的編輯乘機向他們學習。有的內(nèi)部編輯人員業(yè)務不熟悉,鄭總編手把手地交,并拿出自己的工資的一部分獎勵取得進步的人。
有一個名牌院校畢業(yè)的中文碩士,竟然在報社招聘中落選。鄭總編了解情況后,發(fā)現(xiàn)此人由于背景原因而落選。他親自出馬向上級說明情況,在上級的支持下,重新聘用了這位碩士。在鄭總編的感化下,這位碩士很努力,很快出類拔萃。鑒于這位碩士的才華,不顧老編輯的反對,鄭總編力排眾議提拔她為編輯部主任,在報社中樹立了能者先的新風氣。 報社要生存,鄭總編找企業(yè)家朋友幫忙,但廣告提成他自己一分錢不拿,全部返給朋友,企業(yè)家朋友把他視為知己,有求必應。
鄭總編為了這張報紙,七年沒有回過老家,犧牲了所有的星期天,一天工作十個小時,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,沒有任何怨言,沒有和任何領導提過自己的困難。為了報紙不出錯,他總是最晚一個回家,審看所有的版面,在他任總編輯期間,報紙沒有一次受到出版局批評,實在難得。 按說,鄭總編應該青云直上,受到公正的待遇,但實際上他被免職了。為什么?因為他說話太直得罪了領導。一位領導說,“你們報紙可以在頭版登故宮的照片,宣傳中國文化。” 鄭總編卻說,“登故宮的照片是知識,不是新聞。如果故宮游客突破多少人數(shù)或正在修繕,這是新聞,可以刊登;如果只是把一張故宮的照片登在報紙上,不符合新聞規(guī)律。”
這位領導一聽急了,此時還有四、五位編輯人員在場?上攵,鄭總編工作再努力都沒有用了。
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 在批評對方時,我們都需要在理性與感性并存的情況下,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。注意熟悉對方的心理特征,進行心理溝通。特別是批評上級時,如果不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,就不能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,達不到情感的一致性。
《戰(zhàn)國策》中“觸礱說趙太后”一段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。趙太后剛剛當政時,秦國發(fā)兵進犯,形勢危急。趙國向齊國求救,而齊國卻要趙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長安君作人質,才肯出兵。太后舍不得讓長安君去,大臣們紛紛勸太后以國事為重,結果君臣關系鬧翻了。太后說:“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,老婦必唾其面!”君臣關系形成了僵局。這時候,左師求見,他避而不談長安君之事,先從飲食起居等有關老年人健康的問題談起,來緩解緊張氣氛,繼托太后關心一下他的小兒子舒棋,引起太后感情上的共鳴。太后不僅應允,而且破顏為笑,主動談起了憐子問題,君臣關系變得和諧、融洽起來。這時,觸礱因勢利導,指出君侯的子孫“如果位尊而無功,俸厚而無勞”是很危險的,太后如果真疼愛長安君,應該讓他到齊國作人質,以解趙國之危,為國立功,只有這樣,日后長安君才能在趙國自立。這番人情人理的勸導使太后幡然醒悟,終于同意長安君人齊為質。試想,觸礱不掌握太后憐子的心理,勸說不僅不能夠成功,還真有可能受“唾其面”之辱。 因此,敢于指出和彌補上級的失誤,但不一定用逆耳之言。有些人認為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藥苦口利于病”,但是他們不知道,如果能達到治病的目的,忠言不逆耳、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。指出上級的失誤,不一定開口就大講其弊,開口就說人家錯了,有時上級心理不一定承受得了,不妨采取點以“迂為直”的戰(zhàn)術,走走迂回路線,這樣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。“觸礱說趙太后”,通篇沒有逆耳之言,沒用激烈的言詞,在和諧、友好的氣氛中,成功地幫助太后糾正了失誤。 領導是一個人,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。因此當他責怪自己的時候,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,就是以寬容的態(tài)度對待批評者。
自我感覺而不是你的道理
講真話勇氣雖好,但更重要的以什么樣的方式表述。
傳統(tǒng)上,我們認為別人會和我們一樣,我們指出“這樣不對”,“為什么你不……”等,而事實上,每一個人作出反映來源是感覺而不是道理。因為你們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。
如何批評?有四點應該注意:
第一,批評的效益在什么時候都是與被批評者對你的信任成正比關系,否則適得其反。
第二,在批評中,要對事不對人,一切言詞都要留有余地,適可而止。
第三,用專業(yè)語言提出反對意見,如告知對方這是規(guī)矩,對方也就不好爭辯。
第四,要含蓄、幽默,不傷對方,讓他自己去認識并改正。
筆者領導的團隊有一位員工,總喜歡用公家電話聊天,大家都有意見。怎樣辦?我也可以把她叫來,批評她用公家電話聊天不對,效果達到了,但讓她沒有面子。我想了另外一個辦法:我把同事召集在一起,征詢大家應該怎樣當好一位優(yōu)秀員工。大家七拼八湊說了幾條,我誘發(fā)地問,“在辦公室里應該注意什么?”有的說,應該保持辦公室的干凈;有的說,接電話要禮貌待客等。我問那個用公家電話聊天的員工,“你說說!彼詣拥卣f出不打私人電話等事宜。我說,“好。大家經(jīng)過了充分討論,制定了員工個人行為規(guī)則,大家去遵守。每人抄寫一遍,貼在電腦桌上! 自動地說出不打私人電話了,肯定會遵守的很好,這位員工從此改掉了用公家電話聊天的毛病。安陽人才網(wǎng)